一開始,有著想在七月想當國際志工的念頭時,看到了YMCA海外志工的文宣,在眾多東南亞國家中,我毫不猶豫地選擇蒙古國。當時的我,抱著一個 「不跟著這個團我應該這輩子就部會踏進這個國家」 的念頭。
在不久前,剛好有看到一個影片叫 “Mongolian Reality”,是在拍蒙古烏蘭巴托的真實街景,那時我才知道,原來蒙古和我想像的大不一樣。或許是想探索這個好像被我了解多一點、卻又還是很神祕的國度;或許是抱持著和以前很多無厘頭的選擇一樣的原因,我覺得這會是一個很「酷」的選擇,沒有為什麼,因為當我是一個老奶奶或一個成功人士的時候,講出自己做過這些事,也會讓我覺得自己超酷的。總之,我帶著我滿腔的年少熱血憧憬和幻想臆測報名了。
老實說,一開始得知自己是年紀其中幾個最大的,讓我心情有些五味雜陳。沒有弟弟妹妹、平常幾乎不和與自己年紀小的人交流的我,其實有點不知道怎麼應對。明明也只比他們大幾個月,雖然自己之前有過許多辦活動的經驗,不過這次我給自己的定位本來是來體驗和探索玩樂的。突然被冠上一個要負責組織和提醒的主動角色,但我也是很快接受了命運的安排了。不過現在想想我一點都不會覺得這個角色多給了我甚麼負擔,反而和組員和當地志工有比較多的互動,算是蠻酷的體驗。
沒表情就很像在臭臉、沒耐心、講話聲音不甜美的我,其實有自知之明我不會是還沒開口,張著水汪汪大眼、帶著像卡通人物微笑的溫柔大姊姊,當時的我想著 :沒關係,就做好自己想做的事,留下一堆酷酷的回憶和紀錄就好了
到學校經過四天的實操後,我發現事情比我想像的發展好了一百倍。我很開心自己四天都先進行靜態課程,雖然我可能不是做最萬全準備的,但這個課程的過程中,我找回了在以前喜愛舞台的自己,我可以不需要最fancy的道具、最標準的流程,但我就是有一種莫名的把握我可以把事情做好。 上大學後,很少有這種以組長的身分做事的機會,似乎都是能少做一點就少做一點,最好有事不要找我、大家各過各的生活。 不過這個舞台似乎很適合我, 我喜歡蒙古小孩骨子中一股純粹的感覺,讓我感覺很美好。他們完全超級捧場。有小孩會拿我們送出去的貼紙把我們當小寶寶給我們好棒棒貼紙、有小孩會嫌棄我們給的貼紙太low所以從家裡帶了更fancy的好棒棒貼紙給你、有小孩會很像在打賞一樣一直塞他可以拿到的所有可以吃的東西給你、有小孩會在進門的時候看到你開始對你唱很油然後完全沒有一個字是正確發音的”熱愛105度的你”、有小孩會把你當偶像在遠處大喊你的名字衝過來抱住你、有小孩不知道為甚麼四天都出現在我們教室、有小孩趁我轉過去寫黑板的時候偷拍我屁股那一面我也不知道要幹嘛、有小孩在妳教唱示範時拿手機錄影我猜她可能是想回去複習、有小孩不敢跟你講話所以連IG都是托志工幫他們要的、有小孩一有你IG就從第一篇貼文跟第一篇精選限動開始刷讚的、有小孩點你肩膀然後講一句beautiful就害羞跑走的、有小孩永遠看到你都會在遠處大叫LEXIE然後比臉頰愛心的、有小孩明明位置很大卻一直偷偷擠過來要跟你貼貼的...
短短的十天真的一點都不夠,現在蒙古對我來說再也不會是這輩子不會再去第二次的地方了。我去過的國家或許不算多但也應該不算少,不過不同的是,這次我有預感有一天我會再次以或許相同或許不同的身分回去,這個地方真的是太酷了!
一切的一切都很美好,不過有些小祕密小回憶我更喜歡自己留著。這樣,當之後有人提起「哇好酷喔,你去過蒙古當志工欸」我可以邊翻著我的相簿講一萬個字都不是問題,因為我也覺得酷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