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畫面是如此的熟悉卻也如此的陌生。熟悉的是,似乎這些動人情景才剛發生。而陌生的則是,這情景卻離開的太快,想抓住卻無法阻止,留下的只是那思念的回憶。
一)
孟加拉,一個幾乎與世隔絕的國度,第一眼,我就看上了她。
是什麼原因呢?我也不清楚,或許就是緣份吧。
從到桃園的路途,我開始想像著這次服務的過程,充滿期待,但也充滿著不安與緊張。
到了達卡機場,一切與我想像的相去不遠,破舊的航廈、髒亂的廁所、惱人的蚊子,再加上極繁瑣的落地簽程序與效率極差的海關人員,我被迫開始試著適應著孟加拉式的生活。
凌晨的達卡仍未安眠,公路上塵土飛揚,車輛好似波淘般湧入,喇叭聲更是從未間斷。到了飯店,匆匆梳洗後,趕緊入睡。
隔天,前往比利西利的路程異常艱辛,我不斷地被嘈雜的喇叭與顛簸的道路驚醒。然而,在沒有柏油路孟加拉北部,她卻呈現出最落後卻也最真實的面貌,這是如此的美麗啊。
(二)
接下來幾天便是志工服務,也是讓我感慨最深的過程。
資源匱乏是孟加拉教育最真實的寫照。破舊的桌椅,燈光昏暗的教室塞滿了四五十位學生,書本也似乎歷經好幾屆學生的使用而變得零散破損。
團康、英文字卡、唱歌、數學遊戲,帶完這些課程,我訝異地發現,他們學習能力非常的好,有些甚至對於學習充滿著熱情與活力。對比台灣的死氣沈沈,心中充滿著矛盾與困惑。
但,讓我更訝異的是他們待人處事。在教學過程中,小朋友們常常有暴走的情況發生,甚至有霸凌的情形。在最後一天的園遊會,甚至有小朋友很沒禮貌的推了我的眼鏡。
當下,我愣住了。從小到大,我從來沒有被如此的無禮對待過,然而,我該怎麼辦呢?生氣嗎?責罵他?還是默默地繼續做我的工作呢?
我選擇了後者。原因無他,自私與冷漠。
(三)
回達卡的路上,我一直在想,幾天的志工服務能帶給當地哪些幫助呢?還是我們只是如旅人般單純的體驗當地生活模式與教育環境?
答案很明確,我們真的無法帶給他們許多的幫助,甚至連一丁點的輔助也談不上。或許在物質方面我們可以提供一些物資,甚至金錢上的幫忙,但,在基礎教育與文化素質培養上呢?這些是需要時間累積與大量金錢投入的工作,更何況,在生活困苦的孟加拉,溫飽就已經很不錯了,有誰會在意教育呢?
(四)
達卡,人擠人的都市裡,雜亂裡卻有著秩序,破爛的公車仍載著滿車的人們在道路上穿梭,交通人員拿著木棒敲打著路上來往的車輛。公車上的人們不時地探出頭,把嘔吐物向道路上吐出,我看了她一眼,她卻不以為意地關上窗。這就是孟加拉,一個不戴面罩的國度,醜陋但迷人。
(五)
回到台灣,回到我們所謂習慣的世界。躺在床上,原本滿心期待能回家的我,到家,反而感覺到內心失去了某樣東西。
在我腦海打轉的是每天大家一塊唱著謝飯歌,一塊前往小學服務,一塊拿起鏟子、抬起竹籃,一塊在悠閒的午後粉刷牆壁,一塊坐在階梯上唱歌、玩遊戲,一塊在沁涼的午夜聽著音樂、聊著天…..
這些畫面是如此的熟悉卻也如此的陌生。熟悉的是,似乎這些動人情景才剛發生。而陌生的則是,這情景卻離開的太快,想抓住卻無法阻止,留下的只是那思念的回憶。
但,或許這就是人生吧,有相遇就有離別。至少,曾經,我們為自己一起創造了許多美好回憶。感謝YMCA,感謝一起彩繪夢想的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