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什麼樣的感動能留存心底。什麼樣的旅行叫做意義。  又是什麼樣的激動能激起心中數圈漣漪。

 

 

 

  回台灣的第四天。身體留在最熟悉的地方,心卻依舊在地球的另一端晃蕩。晃著晃著,在眼底深層的淚珠也就這麼被晃了出來。有多久了?久到我都快忘了眼淚是鹹的。不再是為了電視上一再重播轉人熱淚的電影。是因為想念,因為捨不得那段燦爛的光陰。

十天,從沒想過十天居然能讓我有這麼深的體悟。一個讓我想一再回味的旅行。說是旅行,卻被賦予更深層的意義。

 

  從小到大出去旅行不下數次,到著名景點拍照,品嘗特色美食,下榻於舒適的飯店,這樣的旅行已經體驗了無數次。並不是厭倦,誰不想舒舒服服地過日子?只是人到了一定的時候就想試著挑戰自己,到底我的能耐到哪?又或者只是想要找到一個契機,能讓自己堅持努力下去的一個轉捩點。這就是我參加這次YMCA國際志工的初衷。

 

  好熱。是我對印尼做的一個總結。天氣燠熱,印尼人熱情好客。

與台灣截然不同的天氣狀況,和我們不太相似的面孔讓我清楚意識到真正跨出舒適圈是怎樣的感受。說實話一開始我是很怕當地人的。語言、宗教、文化差異都有可能是造成衝突的因素。剛抵達印尼,我們乘坐著Uber前往Hotel,街道上熙熙攘攘的車群和過馬路很隨興的當地人讓我受到了很大的視覺刺激。第一次洗冷水澡,那樣透心的沁涼感還在體內流竄。我想我大概是愛上了那樣的刺激,一瓢、兩瓢。舒爽而使人冷靜。

 

  到印尼受到最大的文化衝擊無非就是廁所文化。印尼人的如廁環境中少了樣我們最熟悉的物件:垃圾桶。更準確地來說,他們的馬桶是沒有馬達的,想要沖水,解決之道就是拿水瓢用力地往下沖。看似簡單的動作其實也是需要點學問和技巧。這十天中,我每天都在和當地的馬桶奮鬥著,很慶幸,我並沒有妥協於無謂的矜持下。當地人怎麼做,我就跟著做。是第一次吧,我體驗了各式各樣的第一次。

 

  90度直挺挺的背影,在平時學習的環境中已如此少見,我卻這樣直挺挺地坐了6個小時。擁擠的走道和近到不像話距離,彷彿就能聽見對面的呼吸聲,安詳且勻稱。原來是進入了甜甜的夢鄉。從來沒坐過長塗火車的我自然是不習慣這樣的乘車環境。努力切換了好幾個姿勢,左傾右傾,要找好一個能安心入睡的姿勢真是難題。不禁萌生了想問問當地人要怎麼做才比較好的青澀想法。許多攜家帶眷的乘客自然也多了許多孩童的嘻鬧聲。精緻的五官,黝黑的皮膚,靈動的雙眼,長長的睫毛與外露奔放的腳丫子是我對印尼小孩的第一印象。他很調皮、好動,甚至連名字都無從知曉,一句印尼語都無法脫口。他是我在印尼遇到的第一個孩子,也是讓我意識到原來我是如此熱愛和孩子們在一起玩耍的起點。與孩子度過了幾個小時的玩耍時光,感覺身心都被他天真無邪的笑容治癒了。漫漫車程,和原來不那麼熟識的台灣志工們也聊了不少。六個小時,不那麼舒適,卻把心與心間的距離拉近了。

 

  日惹火車站,我們提著大包小包的行李前往巴士。和當地志工的第一次見面,他們並沒有穿著YMCA的T恤,看起來就和一般人一樣。因為是剛到印尼的第二天,警戒心十足。依稀還記得當時身著便服的Handika熱心的想幫我們提行李卻被我們當成怪人想偷我們的東西。這件事情後來告訴了他,我想以後他都會穿YMCA的T恤迎接國際志工了吧!

 

  夜晚來臨,和當地志工一起圍成了大圓圈。不那麼圓,但未來的某天,我開始想念這奇形怪狀的圓。第一次見面,大家生疏的介紹自己,陌生感摻雜在空氣中。一吸一吐都顯得特別拘謹。開啟了英文模式,對於這點是很興奮的。真的很想知道自己的英語程度到什麼樣的狀態,很渴望一個環境是能讓我全程用英文交談溝通。這樣的一個機會要好好把握才行。

 

  各自回到了Homestay。見到了Home爸Home媽,笑起來特別親切。溫馨的房子和溫暖的黃光,我即將在這裡體驗印尼當地的生活起居。Home媽問我喜不喜歡吃辣,我馬上點頭如搗蒜,來印尼最高興的事無非就是每餐都能吃到美味辛香的辣椒。後來得知我的Home媽不太吃辣有小小失望了一下,但她每餐還是會幫我準備辣椒,很感謝她滿足我的口腹之慾!

 

  早晨,伴隨了穆斯林的祈禱歌聲,今天是去學校的第一天。遊戲園遊會,我準備的遊戲是骰子比大小。但是當地小孩並不通英文,解釋起來真的很消耗腦細胞,這大概是我在印尼遇到的第二個難關吧(第一個難關是廁所)在和他們開始遊戲前我都會先介紹一次我的名字,同時問他們的名字拉近距離。年幼的孩子們不知道害怕,不畏懼陌生感,笑臉盈盈的和我一起玩耍,這樣的純真是我再怎麼努力找也找不回來的。我羨慕他們笑容的每一個弧度,是那麼知足、幸福。曾幾何時變得世故,那完美的弧度早已不復存在。但能確信的是和孩子們一起,我能找回真正的快樂。

  出發前往第二個學校,是我的Home媽任教的小學。和第一間學校不同,第二間的孩子使我們盛情難卻。一個個有活力的跑跳,好像體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裡的孩子少了些上間學校的矜持氣息,多了些光腳感受草地的奔放。一樣的遊戲園遊會帶來的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感受。但能確信的是我真的好喜歡他們笑起來的樣子。每天都在期待著和他們見面。

 

  第四天我們到幼稚園服務。相較起來更嬌小的身軀,每個遊戲都讓他們玩的不亦樂乎。我想這就是孩子吧,容易感到幸福。單純的感受和情緒表達。和他們相處的時光甚短,我們馬上要轉移到昨天服務的小學開始Eco Bricks的活動。這樣一個將環保歸於生活的想法讓我為之驚艷。同時那天我認識了Doni,一個好貼心的小男孩。他的話不多,非常害羞,笑起來很靦腆。他總是默默的在一旁幫助志工們,努力的將塑膠垃圾塞進每個寶特瓶中。十一歲,聽到的當下覺得震驚與心疼。他很瘦小,讓我一開始先入為主的認為他可能小學一、二年級而已。和他相處的時光很快樂,身體的疲勞都可以忘卻,只是想要看到嘴角上揚的每一瞬間。結束了第一間學校的活動馬上動身前往第二間。我們先做樹葉拓印衣服的活動。在那裡,我遇到了第二個能記住名字的小男孩Tunr。他真的好可愛,即使回到台灣已數日我還是想念每次他看到我興沖沖的跑來抱住我叫我名字的每一刻。他會幫我搥背,帶我跑來跑去,用與天使相去不遠的笑臉對我傻笑。真的只要這樣就夠了,在台灣累積已久的壓力、不快樂只要簡單的一個笑容,像是得到了救贖。與其說是我帶給孩子們什麼,不如說是我從他們身上得到些什麼。下午的分站課程,我們小組了中文數字教學和遊戲。原以為小孩會對乖乖坐在教室學習感到興致缺缺,但他們總是能超乎我的想像。認真的抄寫,大聲的朗誦,甚至求知慾旺盛,問了我們許多剛剛沒教的東西。看他們一筆一劃寫出中文,很欣慰也很有成就感。

 

  在學校服務的最後一天,兩間學校的孩子們合併一起上課一起玩耍。或許孩子們就是很容易玩在一起吧,就像早已認識了很久般熟識。最後一次分站課程,我們使出了渾身解數教高年級的小朋友中文。或許是年紀比較大有自己的想法,不是所有人都想和我們一起學習。但問題總是能找到出口,我們靈機一動構思一種遊戲讓孩子們能邊學習邊玩,同時也能讓他們學學自己的中文名字,讓他們真的能帶些什麼回家。即使過了好久好久,也能拿出來回憶。兩個小時的分站課程讓我體力耗盡,疲憊同時也滿足。一想到是最後一天在學校服務的日子便悵然若失。在這裡我找回了還是孩子的初心,捨不得離開,還想待在這好久好久,沐浴在此起彼落的歡笑聲,用雙眼目睹他們的成長。明明我才十七歲啊,這樣的媽媽想法著實把我嚇了一大跳。說再見真的不容易,但我們都要繼續向前,為了成為更好的人。一個個擊掌道別,今年寒假,是我度過最溫暖的冬天。因為孩子們,因為漸漸被修復的心靈。在他們有限的生命中或許我只是過客,只希望在那當下能帶給他們絢爛的夏日回憶足矣。

 

在印尼的時間真的過得特別快,接下來的幾天我們去了婆羅浮屠和Mt.Dieng。不是所有的當地志工都與我們同行有點可惜。和住了四天的Homestay道別。晚上的farewell是我有史以來和Home爸Home媽講過最多話的一次。感謝他們的照顧,我度過了一段很美好的時光。

 

只睡了兩個小時為了日出,每個人睡眼惺忪等待,結果卻什麼也沒看見,卻換來了一個清爽的早晨。一起在霧氣茫茫的山徑中吃早餐、合影。現在想想那些時光彌足珍貴。印尼的雨季,馬上下起了滂沱大雨。每個人都被淋成了落湯雞,看來真是滑稽。趕緊回飯店換上一身乾爽的衣物。想起晚上的晚會便有些惆悵。很多中途離開的志工回來了,來見我們最後一面。長到一定的歲數,眼淚並不是能輕易落下的東西。但此時此刻我只覺得鼻酸眼眶泛紅。蠟燭的火光照耀,每個人靜下心來分享這幾天的所見所聞,想好好說再見,同時卻捨不得真的道別。這幾天的相處下真的對他們產生了情感。和他們聊天,一起分享、文化交流的光景歷歷在目。好喜歡和他們相處的時光。彷彿國界就像不存在般,我們互相了解、認識,從陌生到熟悉。年紀相仿的我們和他們,在這短暫的時光裡產生了無可替代的羈絆。有些人可能這輩子都不會再見面了吧..能相見的時間已經到了盡頭。很謝謝他們這幾天給我的幫助,帶給我的比他們能想像的還有多很多。很高興可以和他們建立友誼,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我只想把握當下,能和他們繼續來往的每個瞬間。我們必須回到正常生活,回歸現實。但希望在每個被現實壓到喘不過氣的每個瞬間,能想起那十天,讓我有繼續呼吸的可能。謝謝所有當地志工,謝謝你們在我的冬天,你們的夏天讓我有這樣色彩斑斕的回憶。我想即使是二十七歲、三十七、四十七歲的我都會深深牢記你們和這幾天的各種。

 

  即使回來了,我也一個人默默在回味那些在印尼的種種。十天的旅程學習到了很多,感覺自己像蛻變般成長。讓我想更努力生活,我想趕快考上一個好大學,等到那天我會回來。回來印尼這個地方,以不同的身分,不同的角度再踏上這個充滿記憶的土地。

 

心底的最深處有個記憶寶庫,塵封已久。今天它再次敞開,裝進了數天的所見所聞及感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MCA國際海外志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